习近平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意蕴和时代价值(5)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七)打造新型社会治理格局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和现实依据,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党中央几代领导人的社会建设思想

(七)打造新型社会治理格局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和现实依据,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党中央几代领导人的社会建设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治理主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此之外,习近平还围绕创新社会治理,结合新的社会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为提高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14]。社会治理思想对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等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虽然中国的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和社会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治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就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一是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二是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制化;三是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四是要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通过运用这些战略方法,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习近平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民生事业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诉求的提高,而资源的有限性却不能保证人尽其有的状况,由此产生出的一系列新矛盾层叠交织,需要我们重新规划民生保障的路线和框架。习近平的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产物,为我国未来的民生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安排,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认知疆域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上,认为人通过现实性的劳动实践能够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一步步向前发展。人的生存离不开基本的物质保障,因此人为了能够生活必须解决吃喝用的问题,才能进行其他的创造实践性活动。马克思主义与旧的唯物主义者以及唯心主义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将社会存在的个体看成“现实的人”,这些“现实的人”有特殊的思维方式,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东西。当社会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的现实需求会呈现递增的趋势,转向对更高层次生活质量的追求,这时就需要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绝大多数人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实践为出发点,突出人的主体性特征,因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56。人的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社会这个大熔炉才能发挥作用,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了实践对于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实践的程度越高,民生建设更加有力度,由此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习近平的民生建设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人民性”特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上升到国家层面,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民生建设的布局上,很好将其融入“五位一体”的发展框架,推动各项建设能够协调联动发展。当前民生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剩下了许多“难啃的骨头”,必须顶风前行才能弯道超车。我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收入分配等方面,而习近平的民生建设重要论述就涉及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路径。比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4]。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反映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保障策略的行动指南,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的有力抓手。

(二)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建成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表达出古人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小康最初是从比较单一的维度呈现出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后来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其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党的十六大在“小康社会”的基点上,首次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全面”二字体现出对小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它要求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均衡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将“五位一体”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理想的“大同社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在于民生改善,并且多次强调 “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0]59-60。由此可见,全面小康的最终价值归宿就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而提高民生水平就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网址: http://www.zgylqxxx.cn/qikandaodu/2021/0611/1451.html



上一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究
下一篇:电动手术床不良事件主动监测模式探索和风险评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投稿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编辑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版面费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论文发表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